close

黃越綏的燦爛餘暉(四)婆媳相處有妙招

在我的婆媳問題諮商個案中,以三代同堂及老一輩看不慣子媳,尤其是媳婦教育孫子的方式或態度,列為第一名。抱怨的內容不外是:媳婦憑自己是新時代女性、學歷高,又是經濟自主的職業婦女,在養育嬰兒的過程中幾乎採照本宣科,寧可相信書上寫的也不願意聽老人言。不然就是媳婦管教孫子完全無原則而全憑情緒,不是太嚴就是太寵。更離譜地是媳婦會把對婆家不滿的怒氣拿孫子來當代罪羔羊而指桑罵槐。當然也包括了孫子發生了什麼事,不論好壞媳婦總是先跟娘家通風報信或商量,公婆反而是最後才被告知等。

為什麼我只列出媳婦而沒有談到兒子呢?因為今日的媳婦角色己非舊時代的三從四德或傳統型仰人鼻息的童養媳;再加上兩性平權的意識己漸落實到家庭生活中,且從懷孕、生產、哺乳到生活照顧的重責幾乎都落在為人母的身上。因此雖然說婚姻家庭中的夫妻,理應要相互依頼和彼此分工合作;但絕大部份關於子女的教育方面,孩子愈小則母親的影響力愈大。加上婆媳均有同為女性又同為人母的經驗,因此婆媳之間發生有形和無形的誤解或衝突的機率,肯定會比母子之間來得頻繁。

有位患輕度憂鬱的阿嬤很傷心地跟我述說她內心的無比委曲;她說:「我因為體諒兒子和媳婦兩個年輕人都在上班,因為媳婦娘家早就表明不願意替他們帶小孩,加上奶媽保母工資貴又不好找,於是在兒子的苦苦哀求下,自媳婦離開月子中心後我就開始接手照顧新生兒的工作」這位年過六十而風韻猶存的祖母嘆了口氣接著說:「有帶過嬰兒的人都知道充當奶媽是件多麼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孫子非己出且嬰兒是不照牌理來的,有時難免總會有些小狀況發生。」

「再說 我們夫妻兩老要照顧嬰兒又要煮飯、洗衣、打掃一切,已辛苦了一整天,結果媳婦下了班回到家𥚃,什麼都不管,馬上抱起嬰兒左一個寶貝右一個親親的發揮其母愛,對我們連一個辛苦啦,或是感謝的字眼都不提也就罷了,因為到底是我們自家的孫子,公婆幫忙也是應該的不必計較;」「但媳婦卻天天像在審犯人般地追問著:「媽!妳餵奶後沒讓他打嗝嗎?不然我怎麼老在寶寶身上聞到有吐奶的味道?」還有「奶瓶奶嘴都有徹底消毒了嗎?」或是「餵食的時間和大便的顏色有詳細紀錄下來嗎?」當然還不忘加上句「對了!媽,妳和爸爸每次要抱嬰兒前別忘了一定要先洗手喔!」。丈夫和兒子除了勸她為了孫子一切都要忍耐外,什麼忙也幫不上,長期下來她在吃不好睡不著又不開心的情況下終於生病了。

我們的國民教育,從小沒有教我們如何學習溝通,反而嚇阻大家不要衝突,導致在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衝突時,通常不是選擇激烈的攻擊就是一味消極的採取逃避,殊不知衝突的本身就存有溝通的價值與技巧。因此人與人之間害怕衝突,而是要學習如何面對衝動、解決衝突、縮小衝突範圍和避免衝突的發生。

對於跳脫媳婦的不夠體貼以及丈夫和兒子們事不關己的疏忽,我奉勸這位已無薪苦幹了六個月而心情卻十分低落的婆婆,與其一直把自己沉陷在只有更多付出後的怨憤,卻毫無喜獲麟孫的負面情緒𥚃,何不出其不意地給自己放個假。即使只有三、五天而己。一則可以讓自己暫時遠離不愉快的生活工作環境,二則也可藉機會讓家中其他成員體會到她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此方法果然立刻奏效,而且當下全家人的處境只能用紛亂到不知所措來形容。經過她這次平和的寧靜革命,終於讓她有了機會與媳婦,像女兒或姊妹淘般地直接懇談、溝通和進一步了解彼此真正的想法。除此以外最受教的仍是兒子和媳婦,因為他們已切身地感受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箴言。

至於年齡比較大像上幼稚園或小學的孫子們的教育方針,身為公嬤者除了含貽弄孫和一般生活起居上的關心外,最好是不要過度介入且應儘量保持緘默或配合孩子的父母親;所謂虎毒不食子,何況夫妻在子女教育上最令人擔心的就是雙頭馬車,不但會令孩子不知所適也會令夫妻因意見相左而爭執不休。因此若再加雙方長輩的干預,則所形成的多頭馬車只會令家庭人際關係變得更糟更複雜。

傳承的另一意義就是放手,也許以過來人的身份卻需扮演旁觀者而有幾許寞落,但別忘了養子不教乃父母之過而非公婆也,況且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他們作馬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越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